这个很冷的冬天,多分些温暖给身边的人 ——读《爱与寂寞》

对于大部分人来说,这是最焦灼的一个冬天。对疫情的恐慌,对武汉的牵挂,却感觉无能为力。众志成城可以击溃病毒,但朋友圈无法平抚焦虑。社交媒体上铺天盖地的信息中,是否倍感窒息?照顾好自己,做好本职的工作,不给社会添乱,这才是最大的支持吧。危机过后,我们还有更多的事情去做,生活也会恢复正常。而在特殊的时期,大家有没有好好的爱一回身边的人?

2020年这场疫情,大部分家庭取消外出,取消聚会,有了一段长达近二十天与家人朝夕相处的时光。恋爱中,时间总是过的太快;茶米油盐酱醋茶的日子,时间是嘈杂或优雅又或是糟心?又有多少爱与温暖可以分享给身边的人呢?
重新翻看《爱与寂寞》,克里希那穆提带领我们探索我们与自己、与别人、与团体的关系,指出认识自己,了解使个人与团体分化、孤立的制约因素,我们才会拥有“真正的关系”。

人际关系中是否有秩序

书中指出,“当人际关系里没有秩序时,就像目前的生活,不仅会引起矛盾,也会引起悲伤、忧虑、混乱和冲突。”生活中,没有人可以在没有人际关系的状态下活着。生命是一种关系,生活也是一种关系。人际关系包含责任,就如同自由一般,人与人之间互相的关联是生活,是生命,是存在。
“请观察你们的心灵、你们的人际关系——不管和谁,你的妻子、你的孩子、你的邻居,或是你的政府——看看这关系中是否有秩序,因为秩序是必要的,准确也是必要的。秩序是美德,秩序是非常精确、非常纯粹、完全的,而我们正在探寻是否有这样的秩序存在。”书中描述,“而如果人际关系脱序,我们的社会、文化便会瓦解,就如同现在所发生的事一样。”
作者用哲学家的视角看待周边的点滴美好,“月光是多么美,不是吗?它从树叶中渗出来。还有鸟的叫声,伴着夜光,出尘的月亮伴着那些树叶,是多么令人惊喜。”也许在上海的夜空中,没有那么璀璨的星辰,但有琉璃般的夜景啊,有夜晚送外卖的小哥,有24小时营业的商铺,也是生活的另一种确幸。

快乐在我们生活中扮演的角色

书中描述,“在看到夕阳的时刻,你并没有快乐,你只是看见绝妙的事物,满是光芒、色彩和深度。当你离开回到你的生活中,你的思想说,那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我希望能再有这种经验。是思想让快乐永存不朽。”
快乐在我们的生活中扮演了非常重要的角色。快乐、享乐和喜悦是什么?祝福与快乐有关吗?哪怕在家里的阳台上,看看那美丽的树、云、水、夕阳、无垠的天空、男人、女人和小孩的脸。沉醉在真正美的事物中,是否也是一大享乐?更何况非常时期的家不仅是与病菌的隔离之地,与家人的欢聚之地,更是在特殊时期特殊岗位中的人们想回而回不去的地方。
快乐的机制是什么?为什么心灵一直追寻它?阴雨后的阳光,通透的天空,不知名的鸟掠过水面的划痕,或是阳台上的绿植,餐桌上的一瓶鲜花,办公桌上的多肉,你不能避不看它,而看到就是一种快乐、一种愉悦。哪怕名家的字画,最杰出的作品,不是指主题,而是指它的品质。看到它就会产生极大的快乐和愉悦。走开后,心灵仍然在回想它,开始思考。看到的时候,有很美的感觉,然后思想会唤起它、回忆它,而且会记住看见时的快乐。然后思想创造了快乐,它带来活力和延续,所以,思想要为寻求快乐负责。
比如,我们深夜登山,在日出前登上山顶,看到初日满目的霞光,也许会说:“但愿我能回去再看一次。”在看到霞光的时刻,并没有快乐,只是看见满是光芒、色彩和深度。当离开回到固有的生活中,思想会反应出:“那是多么不可思议的事,我希望能再见到。”
思想让快乐可以永恒。

人类能否超越哀伤

书中描述,“造成各种现象、不平衡、神经质、逃避等等的伤害是否可以被消除,从而让心灵可以有效率、清楚,明智、完全地运作?那是哀伤造成的问题之一。“每个人都可能受过心灵上的伤,它是我们文化的一部分,我们教育的一部分。在学校有人告诉你一定要门门得A+;有人告诉你,你表现得没有你的父母好,或你表现得不像你的长辈那样聪明,那就是开始。由于比较,你受到愈来愈残酷的待遇,不只是在外表上,而是在内心的深处。
有那么一个小姑娘,家境优渥,是那么的优秀,在学校做到了门门A+,上了常春藤大学,进了大家都想去的单位,工作也是积极向上,是否外人心中的小小赢家?但是,她心中是否也会有哀伤呢?不然,当一个小小感冒时,妈妈的一个暖心拥抱也会让她热泪盈眶啊。
也许,了解自己的内心,哀伤才能终结。了解你是如何想逃避它,你是如何想找到它的答案,当找不到答案,又是如何求助于信仰、偶像和观念。为了观察自己的思想,不靠任何现在或过去的心理学,只是观察自己——那些伤害、逃避,寂寞、绝望、极大的痛苦、无法超越现在的状态——只是观察而没有思想的活动,需要很大的专注,而这个专注,就是它本身,有它自己的纪律,有它自己的秩序。

当疫情过去,大家解开口罩,互相致于暖暖的笑容,是否也是超越哀伤,发自内心由衷的快乐?
春光里,阳光明媚,轻风在吹,失去的,从头再来;想见的,终会再见。我们一起,再出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