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中国美学的基础

编者按:

“书法,是中国美学的基础”出自林语堂先生,不仅是因为书法在中国文化中不可或缺,千百年来文人墨客的挥毫相传,一点一画之间,支起中国气度;一提一按之间,激发东方哲思。值此庚子年即将来临之际,再读先生的《中国书法》,祝所有关心富舜的朋友们新年快乐,吉祥如意,万象更新!

这是一篇林语堂先生解读如何欣赏中国书法的文章,非常值得读。书法为中国人开创,也是老祖宗留下的国粹之一,能否将之代代相传,发扬光大,是我们的责任。

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

先生写道,“一切艺术的问题都是韵律问题。所以,要弄懂中国的艺术,我们必须从中国人的韵律和艺术灵感的来源谈起。我们承认韵律是普遍存在的,并非中国人的专利,但这并不妨碍我们去探索一个不同的侧重点。”

比如,西方艺术总是到女性人体那里寻求最理想、最完美的韵律,把女性当作灵感的来源。而中国的艺术家和艺术爱好者则通常满足于赏玩一只蜻蜓、一只青蛙、一只蚱蜢至或一块嶙峋的怪石。由此看来,西方艺术的精神较为耽于声色,较为热情,较为充满艺术家的自我;而中国艺术的精神则较为高雅,较为含蓄,较为和谐于自然。我们可以借用尼采的话来说明它们的不同,中国的艺术是太阳神的艺术,而西方艺术是酒神的艺术。这一巨大差别只有具备对韵律不同的理解与欣赏才能形成。无论在哪个国度,艺术问题总是韵律问题,这一点毫无疑问。但直到晚近,韵律才在西方艺术中起到决定性的作用。而在中国,韵律一直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这一点也是毫无疑问的。

很奇怪,这种对韵律理想的崇拜首先是在中国书法艺术中发展起来的。

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在先生看来,书法代表了韵律和构造最为抽象的原则,它与绘画的关系,恰如纯数学与工程学或天文学的关系。欣赏中国书法,是全然不顾其字面含义的,人们仅仅欣赏它的线条和构造。于是,在研习和欣赏这种线条的流畅和构造的优美之时,中国人就获得了一种完全的自由,全神贯注于具体的形式,内容则撇开不管。

绘画总有一个客体要传达,但一个写得很好的字却只传达其本身线条和结构的美。在这绝对自由的天地里,各种各样的韵律都得到了尝试,各种各样的结构都得到了探索。正是中国的毛笔使每一种韵律的表达成为可能。

而中国字,尽管在理论上是方方正正的,实际上却是由最为奇特的笔划构成的,这就使得书法家不得不去设法解决那些干变万化的结构问题。于是通过书法,中国的学者训练了自己对各种美质的欣赏力,如线条上的刚劲、流畅、蕴蓄、精微、迅捷、优雅、雄壮、谨严或洒脱,形式上的和谐、匀称、对比、平衡、长短、紧密,有时甚至是懒懒散散或参差不齐的美。这样,书法艺术给美学欣赏提供了一整套术语,我们可以把这些术语所代表的观念看作中华民族美学观念的基础。

结语:
书法艺术具有近2000年的历史,且每位书法练习者都力图用一种不同的韵律和结构来体现自己的心得,在书法上,也许只有在书法上,我们才能够看到中国人艺术心灵的极致。